一、时局动荡四易校名 学校于 1910 年成立,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朝政府被推翻后,五省协款中断,学校难以为继。正当山穷水尽之际,赣都李烈钧作为江西人,深知陶业对江西经济发展的作用重大,决定将学校收归省立,按《普通教育暂行 办法》 规定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1912 年,学校更名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委任张浩 [1] 为校长。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三个月便夭折,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对派以及附庸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江西政局猝变,学校经费二度无着。张浩四处求助,维持校命。1915 年,江西省巡按史戚扬巡视饶州,发现学校艰难度日却成绩斐然,大为赞赏,再次 确认省管。依壬子癸丑学制,改称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并办理第一届毕业生六人毕业(程宗瑜,江西乐平人;曹五藩,江西浮梁人;余玉田,江西南昌人;吴兰瑞, 江苏常熟人;吴礼镕,江西九江人;周文江,江西鄱阳人),拨巨款发展学校。在学校基础比较巩固后,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张浩赴北京洽申定名“国立陶业学校”并直属教育部事宜。在当时的北京教育部内及国会议员中张浩的留日同窗支持下,申请进展顺利, 只待正式公布。可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直皖军阀战争爆发 , 洽申定名国立陶业学校事宜戛然而止,实为可惜。张浩好友劝其留京工作,以免办学太辛苦,他婉言拒绝说,“我喜欢教学和做工,还是回去做工的好。”1918 年,张浩调离,邹如圭任校长。 1925 年,遵省令,学校三易校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以图更大发展。邹如圭调江西 工业实验所任技正,张浩回任校长。1926 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改址景德镇,四易其名为江西省立景德镇陶业学校, 并筹划迁校。同年,北伐军莅赣,师生多数奔走革命,学校经费三度中断,办学中止于无形,迁校亦无指望。1926 年, 张浩二调南昌工业实验所,学校改委员制,章继南任委员长。章继南于 1926 年末离校赴江苏,舒信伟继任。章仍主要从事陶瓷职业教育。 二、景德镇分校 辛亥革命后,江西瓷业公司与学校脱钩,学校在景德镇的实习、观摩立足点缺失,仅有校办工厂无法满足教学需要。1916 年,学校请得省里同意将原景德镇御窑厂毕家上弄一部,开办分校,名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附设乙种工业学校,张浩兼校长,汤有光 [2] 任校务主任。 1917 年,分校独立招生,招收初小毕业生,学制五年,免交学费,学校提供膳宿,若走读,每月发 300 钱膳食费。但学生需要交实习费、教材费及学杂费。学生主要来自皖、浙和赣省以及其他地区,景德镇本地人不多。学校先设饰瓷班,后添成瓷班,但成瓷班人很少。据 1919 年统计,学校有教职工 22 人、6 个班,在校生 149 人,常年经费 1.3 万元。学生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强,学生受重视。当时景德镇仅有高小一所、完小四所, 分校算是层级最高的学校。 分校课程设普通课如修身、算术、物理、化学、历史、体育等,专业课如饰瓷学画, 成瓷学成型和烧炼。饰瓷班每周一、三、五学基础知识,二、四、六进厂画瓷器。文化课用民国统编教材,专业课用教师自编教材。 周筱松 [3] 认为:“景德镇是个画的世界。青花、红花遍及四山八坞、九条半街。” 他的《百雁图》大瓷瓶、《百蝠图》等作品曾使“合兴瓷庄”老板吴霭生的生意红极一时。此时周老师已年过半百,深悉自己的画艺应该总结、提高。分校找他时,他便欣然应允,志于培养人才,放弃绘瓷高薪,拿 30 块钱月薪到学校教书。他自编了两套教材, 一是美术基础知识讲义,一是画稿。他的画作内容清新、构思新颖。如《虬髯客传》是根据《唐宋传奇》创作的画,虬髯在海外“得事”,李靖与红拂女沥洒东南,遥祝胜利。 又如《白蛇传》,他突破传统,把功夫放在青蛇身上。这些都反映了他的创新精神。 分校成立以后,为了教学,也为了改良陶业办附属瓷厂,从练泥到烧成、彩绘均在 校办工厂完成。分校建了一座小型煤窑,煤窑的前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局,煤窑的烟道刚好要经过警察局的后面,几经交涉,警察局不肯让烟道通过,以致于试烧效果不佳而失败。分校私人集资,还在马鞍山建了“兴华瓷厂”,试图推行新法制瓷,在方家坦设“震旦瓷厂”,专门利用乳花石作釉料精制试验与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无力支撑,方知做点改良的艰难。 景德镇虽是制瓷中心,但地处赣东北,交通不便,讯息闭塞。“五四运动”发生一个多月后,在校师生才知道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消息是分校学生在省农专和南昌一中、二中读书的老同学传过来的。消息传来后,分校同学商议也要搞集会,于是派人到高小、完小联络。那时没有学生会,是通过熟人串联。几天后,以分校为首组织起各校学生集会游行。走在最前面的是分校的队伍,他们打着横幅,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同胞速醒”“力争青岛”“援救北京被捕学生”等口号,学生还张贴标语。游行队伍每人手持三角旗,许多教师也参与其中照应学生。队伍约几百人,最后集中在御窑厂前,看热闹的更是人山人海,把御窑厂四周挤得水泄不通。集会最后以宣读分校学生钱师哲起草的《宣言》而告结束。这是景德镇历史上最早的学生爱国运动。 1922 年,国家颁布《新学制系统改革案》规定,取消初等职业教育。1923 年,分校停办, 但仍承担本部学生赴景德镇实习参观的任务。 [1] 张浩(1867—1954),字犀侯,江西新建人,其父清末任安徽布正和护巡抚等高职。 [2]汤有光(1877—1949), 安徽太平人,世居景德镇,堪称陶瓷世家,颇有影响。他本人为清末秀才, 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美术专业。 [3]周筱松,四川人,光绪年间来到景德镇。
张浩
中国陶业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名单
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附设乙种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