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次党代会
2018年1月8日至9日,
中国共产党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湘湖校区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江伟辉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不懈奋斗》的报告。校纪委向大会作题为《坚守政治担当,坚持挺纪在前,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提供纪律保证》的书面工作报告。大会经无记名投票选举(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海波、占启安、叶观荣、宁钢、冯浩、江伟辉、李良智、杨志民、吴本荣、胡林荣、章义来、曾德生为中国共产党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选举于保春、王长贵、叶观荣、朱棉霞、肖绚、张志成、曾芝芳为中国共产党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江伟辉当选党委书记,宁钢、胡林荣当选党委副书记。叶观荣当选纪委书记。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深化改革增动力,坚持依法治校强管理,坚持转型发展彰特色,坚持一流建设上水平,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不懈奋斗。
大会指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时代使命。学校要立足江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50年把学校建成陶瓷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基地、陶瓷行业技术进步发动机、中华陶瓷艺术与文化高地,实现“世界知名陶瓷大学”的美好愿景。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必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紧扣转型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两条主线,抓牢问题导向、实干导向、学术导向。未来五年八项重点任务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人才强校,全力构筑人才聚集高地;坚持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创作水平;坚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有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改革创新,强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完善新校区设施与功能,着力打造特色美丽校园;坚持共享发展,切实保障民生改善。
百年坚守逐梦心,一路砥砺再前行。大会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和“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的情怀,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发展不停步,咬定目标不松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不懈奋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在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
景德镇陶瓷大学第一次党代会 |
(二)抓好学习教育 强化理论武装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召开,大会召开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的奋斗目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校成立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教师宣讲团和学生宣讲团,深入师生和社会开展宣讲。还先后组织了知识竞答赛、演讲比赛、诵读红色
家书、红歌大合唱、主题艺术创作、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报告会 |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16年4月起学校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一个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抓好这项工作。学校成立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校109个党支部、2271名师生党员参加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坚持以学促做、以做践学、学做结合,开展了“两对照、双示范”实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入党申请书》,促进党员干部发挥“岗位示范”“道德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立足岗位做示范”。学校修订了《党支部工作细则》《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制度,指导19个分党委、党总支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二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制度,加强党建工作监督和检查,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9月起,全校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扣“五大目标”,坚持四个“贯穿始终”,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成立师生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60余场,确保主题教育学习全覆盖、无死角。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着力访实情、找症结、出实招,党委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基层调研40余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2份,全校各级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250余人次,普通党员讲微党课560余人次,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20场。坚持把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党委班子成员检视问题167个,整改落实114个;二级党组织检视问题553个,整改落实303个。发挥特色办学资源优势,组织开展“画说初心”“丹青写使命,秉笔绘初心”等主题艺术创作活动。省委主题教育简报第38、41、59、63、85期刊登学校主题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学习强国”平台、信息日报、中国江西网等主流媒体对学校主题教育特色活动报道20余次。
(三)抓好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的建设
2016年,学校制定并落实《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十个带头”》、《关于加强新常态下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我校“党建+”工作实施方案》《“三会一课”制度》等文件制度。持续推进“连心、强基、模范” 三大工程实施;严格党员发展工作,3名教师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学院党总支获得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省党建课题9项、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2017年,省委省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学校全年推荐正厅级干部1人、副厅级干部1人。3人当选省人大代表、1人当选省政协委员,有省美协主席团成员1人、省书协主席团成员1人。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选派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外出学习提高。获得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到2018年,学校先后5人分别当选全国(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学校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活动,广泛开展处级党员领导干部 “三联系一参与”等联系基层活动,引领带动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弘扬新风正气。制定并实施基层党组织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全面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以党支部“五星创评”活动为抓手,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拔、交流10人担任分党委(党总支)书记、专职副书记,配齐专职组织员,选配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教育活动多样化、党员身份凸显化,精心打造“诵读红色家书”“三亮三争”等系列党建品牌活动,先后荣获全省大学生党的知识竞赛、首届党务技能大赛及全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 牢记时代使命”大赛二等奖各1项。2019年,学校完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工作制度,推动领导班子成员走基层、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学校19名二级党组织书记、113名支部书记进行现场述职。安排下拨党建经费95万元。制定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选拔任用具有党支部书记经历的干部16人。全面落实了正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至少联系1个学生党支部、院(部)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合分工联系教师党支部制度。严把党员发展培训关、发展关、转正关,学校经验做法《“挖掘式选拔”提质量》入选江西省首届党务技能大赛优秀案例选编。我校扶贫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二届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推荐案例集。
(四)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
为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学校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成果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制度,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思政课教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实施“三全育人”和“文化育人”试点2个,学校课程思政项目在“学习强国”平台访问量达124万余次。建立并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16年至2019年,学校荣获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2018年新时代教师风采公益广告入围奖1项。学校推出的《我把思政课唱给你听》荣获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优秀奖。多次获得省思政课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二、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一)本科教育六十周年庆祝活动
六十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一甲子深耕广耘,春华秋实。2018年10月20日,2018年陶瓷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教育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湘湖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各级党政领导,原轻工业部直属院校、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海外友好院校、省内外兄弟院校的领导、嘉宾,出席2018年陶瓷教育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代表,全体校领导、退休老领导和曾在学校工作的校领导,海内外校友代表及师生代表等共计700余人参加大会。
大会全面总结本科教育六十年办学经验、展示本科教育六十年办学成就。活动期间,召开本科教育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新闻发布会,人民网、新华网百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组织举办本科教育六十周年教师节大会、专题文艺晚会、融合·创新—陶瓷教育学术研讨会、胡献雅先生诞辰116周年作品展以及张浩、汪璠、赵渊校长雕像落成仪式等系列庆祝活动,编辑出版了本科教育六十周年优秀论文集、科技成果集、艺术作品集,举办我与母校共辉煌—杰出校友职业(事业)发展大型成果展,全方位、新视觉地展示展现本科教育六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
本科教育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7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学校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工作方针,扎实开展自评自建工作,组织了多次评建工作督查,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预评估,全校上下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巩固和提升。
2017年12月4日至7日,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来校开展评估的专家组组长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宇陆担任。专家组通过课堂听课、走访座谈、深度访谈、查阅资料、考察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情况。
经评估,教育部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在各时期的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都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制定和落实,既发挥传统优势,又保持特点特色,并不断创造了新的学科专业生长点。学校有一批具有责任感、勇于担当、务实创新和较强执行力的院系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成为学校领导探索实施改革和推动学校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能够相互配合,基本形成了人员合力、政策合力、制度合力。学校已经基本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制度性文件。”“景德镇陶瓷大学可以在全国行业高校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学校主动对标教育部专家反馈意见和自评报告,制定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将评估整改工作与重点任务相衔接,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各项整改任务。
|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动员大会 |
(三)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与改革发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全面加强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不断深化专业建设。2016年,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增本科专业5个;做好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支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引导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进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学校加强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及其调整机制,新增书法学、翻译2个专业,暂停招生1个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48个。2018年,依据国家和行业两级标准,对标“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稳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10个专业参评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取得2个第一,3个第二的好成绩。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成功申报文化遗产、金融工程、工艺美术3个新专业。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方案,启动工程类专业认证工作。2019年,学校继续推进转型发展10个试点专业、卓越计划5个专业的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至2019年,学校共获得省级教改项目91项,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等五个方面。为保障教改项目完成质量,学校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省级教改项目支持资金2万元。学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掘通识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年,评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2项。2019年,新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56项。《“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江西省第十六批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获批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荣获省第八届美术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1项。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扎实推进课程建设。2016年,组织评选了10门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陶瓷工艺学》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7年,新增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建成在线开放精品课程66门,引进网络公共基础课程300余门,“走进陶瓷艺术殿堂”系列课程免费开放广受欢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陶瓷工艺学》慕课实现上线共享。2018年,制作完成《陶瓷工艺学》等4门精品在线课程,引进在线MOOC课程255门,在线选课9109人次。发挥陶瓷产业卓越人才培养联盟作用,推行产业精英进课堂项目,获批立项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2019年,《从china到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等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实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零突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陶瓷材料工程实验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陶瓷工程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初具规模,陶瓷艺术实训、大学生创新实践、机电工程实训、计算机实训等中心有序推进;设立校级开放性实验项目,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学校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2017-2019年,开放性实验项目共立项105项;推进产教融合育人,筹备成立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广东宏宇集团等25家单位组成的“陶瓷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联盟”,建立了“产业精英”人才库。2018年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个,2019年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个。基地总数达到153个。
(四)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
2016年,学校成立创业学院,持续深化“三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制定了学校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衔接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协会,启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
2016年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余项。2017年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当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任理事单位。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业50强),获批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4项,并获优秀集体奖、单项最佳人气奖。1个创业基地被评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名教师被评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陶大定制”创新创业项目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学校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省级专项督导评估中评为优秀。获评2016-2018年度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荣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以及省级各类比赛奖项200余项。学校还大力加强就业创业课程及平台建设,荣获2018年全省创业指导课程大赛二等奖1项,新增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2020年1月,中央领导给学校学生回信,希望陶大学子发扬“诚朴恕毅”校训传统,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让传统的作坊和瓷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焕发生机。
|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业50强) |
(五)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探索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获批“江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加强课程建设,启动了第一期高水平研究生案例教材编撰工作;实行优秀论文培育制度,完善导师遴选办法,建立了导师指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组建研究生导师组,充分发挥导师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明确培养目标、流程及学术要求,严把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关,2017年,学校首届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修订完善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切实加强学位评定委员会建设;出台《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研究生困难学生档案,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引导研究生开展和参与各类学术活动。2016年以来,研究生在国际陶瓷学科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研究生案例教材4部。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考古与博物馆、图书情报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顺利通过全国专项评估。获得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荣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以及由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多件学生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三、聚焦一流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机电、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的全产业链高水平专门人才。学校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制定实施《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召开一流学科建设动员大会、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及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制定出台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实行学校、学院、学科带头人三级学科建设管理制度。2016年,自主设置“陶瓷设计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博士二级学科,确定“陶瓷设计与工程”为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积极开展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会计学”“企业管理”2个硕士二级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会计”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16中国大学学科评价报告》中,“设计学”入选中国五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中国四星学科。“设计学”学科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2017年,江西省印发《关于公布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通知》,确定建设33个一流学科,其中优势学科11个,成长学科11个,培育学科11个。我校申报的“设计学”,获批省一流学科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获批省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均为“B+”(全国第10位、江西省第1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C+”(全国第69位、江西省第2位),综合得分位列江西省第四。学校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授权点顺利通过全国专项评估。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艺术学理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翻译学)。2018年,学校实施学科动态管理,新增法律、体育等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撤销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3个。2019年,学校获批设立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学校在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学校聚焦目标和重点难点,严格执行一流学科建设季度汇报制度。顺利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均为“合格”。学校主办2019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2020年,学校新增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应用统计学、数字媒体技术、知识产权等5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二)科技创新工作成果显著
2016年以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8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签订横向项目245项,合同金额6300余万元。宁钢教授主持申报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全国仅27项),实现省内该学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成功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拓宽了学校在陶瓷材料领域的科研合作渠道。《用于水处理的高性能陶瓷分离膜》项目荣获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其中一项一等奖空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列为全国十大出版社联合推介的音像制品。《中国陶瓷设计史》专著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陶瓷学报》上升至核心期刊TQ类前四位,进入核心期刊第一方阵。学校科研团队与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攻克了“高温陶瓷大红墨水”世界性难题。“绿色环保陶瓷透水砖的制备与开发”获得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肖绚教授入选科睿唯安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肖卓豪博士首次研究发现非晶GeO2的室温纳米析晶转变现象。程翔、肖绚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第一单位撰写的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1篇(江西省高校唯一入选论文)。郭文连、吕金泉、张亚林、黄胜、李伟5位教师分别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等奖项。李兴华、肖绚、张亚林、詹嘉、吕金泉等5人入选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选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艺术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由康修机教授带领的团队所完成的作品《如意中国》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纪念瓷。学校35件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其中,刘乐君创作的作品《流金的果壳》入选进京作品赴京参展。学校被评为江西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先进单位”一等奖。
(三)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并重
学校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完善人才引育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2016年至2019年,共引进博士50人,在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上,24人入选“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首批江西“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短期项目、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人、“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创新驱动“5511”工程人才团队1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30人。38名教师通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8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学校稳妥推进职称晋升改革,优化职称评定制度设计,2016年至2019年,共评定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92人。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和培训。2016年,共选派国内外访学34人次,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培训100余人次、国(境)外培训5人次。2017年,选派41名教师国内外研修访学,4名教师到基层、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赴国外参加高水平专业、学术交流及培训的教师达92人次。2018年,派出11位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5位教师参加实践锻炼,29位教师赴国内外研修访学。承办了2019年度景德镇地区高等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4名教师获得省级“百人远航工程”资助出国访学交流。
(四)政产学研合作持续拓展
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入选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第二批筹建院校。全国第一、二批共有39所本科院校入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与各大产瓷区政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横向项目。在淄博成立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基地。成立景德镇陶瓷大学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汝瓷高等研究院。与景德镇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获批省首批重点智库。与陶溪川合作共建“景德镇陶溪川众创空间专利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加大与各产瓷区的战略合作,切实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44台科研设备加入江西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透水砖”“高白、高透、高强”陶瓷专利技术在广西北流、广东江门等地持续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项专利及科研成果成功转让企业并落地转化生产,其中陶瓷膜相关工程技术以技术折价880万元入股企业并在重庆荣昌成功注册。“指尖上的陶艺”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新型堇青石质耐热瓷技术、高性能日用细瓷技术两项专利通过专利实施许可方式转让金额达到300万元;学校教授研发的坯体增强剂已与东鹏签订合作协议,技术入股65%。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深化
积极开展境外交换生和赴海外短期访学研修交流项目,促进陶瓷教育国际化。2016年以来,赴意大利、法国、土耳其、波兰、日本、韩国等地学习交流学生近300名。2016年在韩国挂牌成立了首个境外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之后,先后成立了“澳门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设立了CHINA(法国)陶瓷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剑桥研究中心、泰国东方大学陶瓷文化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陶瓷艺术实习基地。学校成功入选20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AC国际陶艺学会会员单位。2018年,与近10所国外高校举行了校长会谈,新增海外友好合作高校8所。2019年,学校与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达成意向,规划共建孔子课堂。分别与韩国檀国大学、泰国东方大学达成协议,共建景德镇陶瓷大学海外“鲁班工坊”,并签署备忘录。正式成为(欧洲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会员单位(江西省唯一),并入选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2016年以来,学校成功举办了纽约联合国总部雅瓷秀色-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作品展、中日韩国际陶瓷艺术展、中韩陶瓷器物文化与生命哲学学术研讨会、 “御窑与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暨考古出土标本展、中国中部设计学国际研讨会、“CHINA•中国”“青白雅韵”景德镇宋代青白瓷主题陶瓷创新设计大赛、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姚永康雕塑艺术展暨研讨会、彭友善书画陶瓷展、陶瓷的人文世界—第二届陶瓷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法陶瓷文化论坛、两岸一家亲—自然落灰成釉翡翠青瓷艺术作品展、韩国陶艺协会邀请展、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欧洲巡展(法国巴黎、英国剑桥)、色釉当代——瓷画名家艺术作品邀请展、中韩著名教授双人陶瓷艺术作品展、 “CHINA·中国”(上虞)陶瓷艺术设计大展、景德镇陶瓷大学教育与创新国际论坛等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学校致力加强国际陶艺工作室建设。近年来,在不断努力和发展中,国际陶艺工作室成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政府奖学金授予的“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及“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被授予“江西省侨联侨青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10名艺术家驻场我校开展学术交流。2018年,与芬兰阿尔托大学、法国利摩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开展了陶艺工作室交换项目,11个国家的艺术家来校驻场研修。2019年,与法国利摩日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等6所海外高校开展了陶艺工作室交换项目。2018年,学校排名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总体水平第6位,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留学生教育切实加强
2016年,学校首次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3名,基本形成涵盖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进修生及短期生的层次多样、覆盖多学科的留学生招生培养格局。在留学生管理上,逐步完善留学生个人档案,开展留学生各项活动,该年荣获全省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三等奖1项。2017年,学校加强与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伍斯特大学、美国蒙东那大学、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等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拓宽招生渠道,共招收留学生22人。同时,学校举办了第一届留学生作品展。2018年,学校招收留学生24人,至此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85名留学生。为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学校组团参加了美国第五十二届陶瓷艺术教育年会和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国等教育展。在校内,举办留学生个人作品展《红烟》、第二届留学生作品展暨棕情蜜意迎端午等文化体验活动,古巴籍硕士尤万里的中国留学故事登上《今日中国》。举办“探秘china-发现China”—¬2018年发展中国家陶瓷工艺培训班,承办2018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魅力陶瓷”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开设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太极等公共选修课程,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引进外国文教专家5位,举办外籍专家讲座16场次。2019年,全年招收国际汉语进修生99人,在读留学生总数达247人,其中,招收新生205人,创历史新高。为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全面修订2019版留学生培养方案;引进对外国际汉语外聘教师2名,全面开展各类级别和层次的汉语教学,继续开设中国画、书法、太极拳及插花文化等特色课程。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感知中国—魅力江西”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激发留学生对中国的友好情感,深化留学生的爱校情怀。
五、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一)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2016年,学校成功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学校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高水平陶瓷大学的发展目标,翻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为更好地适应专业集群建设和人才培养,学校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成立了国际学院、艺术文博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工商学院更名为管理与经济学院。成立了创业学院,深化“三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衔接融合。调整了部分学院和机关部门内设科级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成立了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成立了人力资源招录中心,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招生考试录取中心。2018年,为在更高层面对接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讲好陶瓷故事,学校成立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这是由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等三个科研平台整合而成的。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提高学校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2019年,学校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强化党管人才与学科龙头地位;为策应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将产学研合作处并入科技处,更好地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稳步有序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艺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
(二)深入推进依纪依法治校
一直以来,尤其是学校更名大学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推进依纪依法治校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撤销校监察室,成立纪委综合办公室和案件审理室,加强纪委干部队伍建设,配齐纪检干部队伍;成立校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2018-2019年开展了对校本部二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完成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章程》修订并经省教育厅核准。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合同审批管理制度,组件了法律顾问团,“陶院”等7个商标成功注册。大力加强对学校计划财务、基建、设备采购、维修改造、人事聘任、产学研合作、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重点领域的合同协议法律审查力度。实行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决议季度督办制度,推进重要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学校规章制度“立、改、废”工作,召开全校制度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开展规章制度的“清废改立”,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人力资源、学科科研、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规章管理制度百余项。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开通书记校长信箱,畅通师生反映沟通渠道,组织开展了“我与书记有约”—青年学生代表座谈会等活动,2018年受理书记校长信箱信件96封,2019年受理师生来信、上级转办信访件、书记校长信箱信件等信件150余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制定下发学校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和七五普法工作要点,并大力加强对师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依法治校专题网站,积极推进“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学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网上法律知识考试参与率合格率均为100%。
六、美丽校园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美丽校园建设持续加快
2016年,学校获批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湘湖校区陶瓷艺术中心建设项目获得香港智华基金捐赠资金1200万元。湘湖校区第二田径场已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艺术本科实验楼、艺术研究生实验楼、公安保卫大楼建设工程已完成。学校开始全面启动校园第三期建设工程。完成数据中心硬件平台、信息化基础软件平台建设和校园网主干链路升级改造,实现了图书馆无线网络全覆盖,启动运行数字化校园综合门户、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无纸化会议系统,推进各类应用系统建设,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完善并启用了4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切实强化网络信息公共保障服务。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1770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69亿元。新增纸质图书10.5万余册,采购电子资源28种,着力加强陶瓷与重点美术特色文献建设,打造赠书室和陶大文库,接收各类捐赠图书共1415 册。2017年,学校调整充实特色校园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坚持自然生态与陶瓷艺术文化相得益彰,修建了翠湖栈桥和沿山栈道,完成了《湖光山色》《飞翔》陶艺墙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艺术化。湘湖校区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学生宿舍19#楼及第二教学实践楼工程建设,新增教学科研用房41151平方米。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基础软件平台建设,教务管理、OA办公、一卡通管理等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基本实现。完成了图书馆大流通项目与环境改造工程,改善了服务条件,优化了学习环境。新增纸质图书11.36万余册,采购电子资源29种,收集陶瓷与重点美术特色文献1998种。图书馆获批为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2018年20#、21#研究生宿舍楼竣工并交付使用,综合实验大楼完成主体封顶,智华陶瓷艺术中心在加快建设中。学校全面开展“双创双修”和校园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投入500多万元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山湖水系建设,建成了校园导视系统,落成了一批人文景观雕塑,“三季有花、四季长春、溪水长流、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育人环境初步呈现。同时,以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学、管理、生活、环境、特色“五个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学校获评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采购新书约2.83万册、电子资源29种。继续加强特藏建设与数字化工作,收集陶瓷与重点美术特色文献清单共1155种。图书馆获评2018年江西省高校“最美图书馆”。2019年,学校完成综合实验大楼建设和智华陶瓷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并开始实施“教师广场”“学生广场”等景观提升工程,一个自然山水风光与陶瓷艺术文化相结合的美丽校园进一步彰显。同时学校还启动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工作,有序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厅、第二教学楼智能教室、网络安全等项目建设。完成教育省域网景德镇地区唯一骨干节点建设工作。全年新增纸质图书1万册、采购电子资源9种、收集陶瓷与重点美术特色文献清单3096种。学校荣获江西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优秀单位。图书馆当选江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委员会馆。
(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富有成效
学校围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帮建工作。2016年,以成功更名大学为契机,大力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和形象标识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学校校徽、校标、校旗、标牌、宣传册、宣传片等标识系统,塑造了学校良好形象。扎实开展湘湖镇前程村汪村文明帮建工作、推荐“身边好人”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我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学校荣获“江西省第十四届文明单位”称号,已连续九届获此殊荣;获批江西省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全省17个);1名学生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1个班级获评全省“雷锋班级”。 2017年,学校广泛开展“中国梦”“图说价值观”“毕业季”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以校友支教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山那边有匹马》观影活动,学生省级以上奖励数达38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3项,在全国税法知识竞赛团体赛中荣获冠军和组织奖,央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1个社会实践队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6名学生入选第十一期“井冈之星”江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创历年入选人数新高。2018年,举办艺术之旅专场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校歌红歌团歌大家唱、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社团嘉年华、“诵读红色家书、牢记时代使命”主题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组建41支团队开展集中实践活动,入选全国重点团队1个,1人荣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连续4年入选全国“井冈行·中国梦”专项行动。荣获第七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总决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全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牢记时代使命”大赛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2019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一带一路’与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主题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红色主题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大合唱比赛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营造文明和谐校园氛围,激发师生爱国热情。精心组织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等系列活动,弘扬爱国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师生改编红色话剧《雨花台》在校内外连续演出6场,累计观看人数3000余人,获得媒体和师生一致好评。举办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捐赠仪式,来自各大窑口陶瓷艺术大师捐赠陶艺作品、古陶瓷标本200余件。学校荣获“江西省第十五届文明单位”称号。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 |
七、新起点、新征程2020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梅仕灿同志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学校在新的党委班子带领下,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名校”的目标定位,指出加快学校发展,要“重塑材料之强、再创机电之能、升华艺术之优、占据文博之先、各展办学之特、养足名校之气”。
|
梅仕灿同志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 |
学校上下一心,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积极作为,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学校全面对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对接国家试验区建设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学校在试验区建设中的目标与任务。制定出台《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景德镇陶瓷大学行动计划》。校党委书记梅仕灿成为江西省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学校全面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为试验区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统一认识,强化领导,专题研究,科学部署,完善方案,健全制度,协调联动,联防联控,以“艺”抗“疫”彰显办学特色,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心理辅导,运用“战疫”素材,开展好教学,不断深化、细化、实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阶段性胜利;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名誉会长蒋有泉等一行来学校,双方就合作事宜签署协议,学校与中国楹联学会共建中国楹联馆,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学校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战一行就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智库建设进行深入交流;江向平教授、陈超博士申报的科研成果“复合钙钛矿型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肖卓豪教授申报的科研成果“新型结合剂条件下低温烧结陶瓷砂轮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李月明、沈宗洋教授参与的两项国际标准(ISO 21712:2020和ISO 21713:2020)正式发布;肖卓豪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大学、西安交大等国内外高校教师合作的英文专著(肖卓豪为第一作者)顺利通过英国Nature集团Springer出版社的审批;余荣台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15.8)上发表原创研究论文(景德镇陶瓷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学校获批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参加终选的200个申报单位中,景德镇陶瓷大学以排名第六的成绩入选(全国共有30个单位获批);校长宁钢教授由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连任新一届(第八届)成员;陈丽萍教授当选省文联兼职副主席,吕金泉教授当选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月明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攻克景德镇新型瓷石矿应用技术难关;我校专利“一种采用原位生成高温粘结剂制备的陶瓷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061365.5)”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景德镇地区仅此一项获奖);青年教师张磊在第四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传统雕塑》《陶瓷工艺学》等课程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陆续上线;青年教师王兴国获“瓷都优秀青年”称号;学校瓷服表演亮相2020江西文化发展巡礼;60余篇一线师生风采事迹被大力宣传;学校防汛抗洪青年突击队在抗汛志愿服务中,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展示了陶大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学校根植陶瓷行业沃土,秉承“名城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立特色名校、学科专业树特色名校、科研创作兴特色名校、国际交流创特色名校”的思路,心无旁骛,矢志力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戮力同心,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