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景德镇先后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国开展技术合作,派遣人员赴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帮助恢复和建设陶瓷企业,同时还承担这些国家和国内产瓷区科技人员的培训。1953 年,陶专撤并,景德镇痛感学校陶瓷教育的缺失,仅靠工厂培训已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尝试办学。 1954 年春,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系庞薰琹、高岗、祝大年、梅健鹰教授相继来景德镇选购、创作国家用瓷和对外展览品,同时还带该校陶瓷专业应届毕业生来景实习。他们为景德镇丰富多彩的陶瓷品种而入迷,为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而赞叹,为有数以千计的陶瓷美术工作者队伍而兴奋,但同时令他们最为遗憾的是许多身怀绝技的艺人年事已高,而青年一代又缺乏现代绘画的基本训练,文化素质欠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派出一个由国内重量级工艺美术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和东欧国家。苏联和东欧国家重视工艺美术的保护、重视工艺美术教育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代表团在给文化部的报告中,就有创办工艺美术学校的建议。庞薰琹先生就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因此他向景德镇市委建议,在景德镇办一所陶瓷美术学校, 这与市委的想法不谋而合。市委非常重视专家的建议,决定先筹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1955 年 5 月,景德镇市委一方面将办校方案上报国家文化部,另一方面开始筹建。筹建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市文教局管理,成立筹备小组,由文教局教育科副科长吴钟祥负责日常工作,王文镳负责教导工作,傅英才负责总务工作,暂名“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筹备小组设在市陶瓷馆内(今天主堂)。校址暂借一中的大凹间和用竹片糊泥建的三排 12 间教室,计划 11 月开学,学制三年。 首招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社会青年,对陶瓷界老艺人子女适当优先。学校设粉彩、新彩、青花、雕塑四个班,第一批录取 60 人。文化部通知各瓷区选派生 12 名,其中湖南 3 名、福建 5 名、唐山 3 名、广东石湾 1 名,总计学生 72 名。 教学计划分文化课、美术基础课、陶瓷美术专业课三大块。课时分配:文化课的比重是第一学年占 30%、第二学年占 20%、第三学年占 10%;美术基础课第一学年占 30%、第二学年占 35%、第三学年占 40%;陶瓷美术专业课第一学年占 40%、第二学年占 45%、第三学年上半年占 50%, 最后一学期以实习为主。 文化课任课教师有王文镳、刘文正、罗能,政治课教师有梁冠肃,基础课教师有丁千、周时图、毛龙汲。专业课教师有余翰青、段茂发、聂杏生、魏荣生、蔡金台、曾龙昇、张志汤、杨秦川、崔祥燕、施于人。学校还聘请了王大凡、刘雨岑等。1956 年,又分配来大学毕业生张志安、赵履安。 1955 年 11 月,学校开学。文化部正式批准“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成立并下发铜质校印。1956 年 6 月,吴钟祥调离,王文镳任副校长,丁千任副教导主任。 1956 年暑期,招收初中生三年制第二届学生四个班 77 人(含保送生)。 1956 年 12 月,文化部电召学校负责人汇报工作,王文镳、吴钟祥(时任市委宣传部教育科长)、雷震(时任省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三人进京。文化部教育司听取了汇报, 并征询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意见后进一步明确: (一)学校性质:中等专业学校。 (二)培养目标:培养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陶瓷美术技艺人才。 (三)专业设置:釉上彩、釉下彩、雕镶。 (四)教学计划:按原计划不变,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五)师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由文化部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派。 (六)经费:由文化部列入计划(1957 年预定经费 40 万元,其中 20 万元用于基本建设)。 (七)领导关系:归国家文化部领导,地方党委和文教局具体管理。 1957 年,胡怀陵任副校长,暑期招收釉上彩、釉下彩、雕镶三个班76 人(含保送生)。 1957 年,市委书记赵渊亲自勘定校址,决定在新厂(今新厂校区西北部当时称竹林窝)建校,先建教学楼(红楼)。 二、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机械制瓷日益发展,长达近千年的柴窑烧成技艺遇到严重的生存危机。此时的景德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松柴难以为继,煤窑取代柴窑烧成势在必行, 且任务紧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决心推广机械制瓷和煤窑烧成技术,为此需要培训大批技术工人。虽然陶研所于 1954 年开办过机械制瓷培训班,先后培训过 30 名和 20 名机械制瓷青年技术工人,但实践证明这一培训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考虑到这一工作的长远发展和紧迫性,江西省劳动局决定委托景德镇劳动局创办陶瓷工人技术学校。 1956 年 9 月,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成立。校长刘文治调来黎浩亭工程师和晏清等教师,校址选在新厂前村(现陶大老校区)。技校成立后,先后举办了四个月一期的煤窑培训班三期,培训煤窑烧炼工人。晏清编写了《烧成问题 100 条》,由景德镇陶瓷局印发。最后一期于 1958 年 3 月结束。景德镇各瓷厂早期煤烧窑炉长和技术骨干大都在该校培训过。 1957 年 3 月,景德镇市政府决定将该校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合并成立景德镇陶瓷学校,并制定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任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名额、课程比例、人员编制、学生待遇、经费预算及来源、基建设备等 9 项计划。 三、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 1955 年,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成立于南昌,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东书院街(现南昌第十八中学),先后设立矽酸盐工艺、机械、冶金等专业。1957 年,该校为升格大专,派曾祥通、杨物华、周惠兰等赴华东化工学院进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等课程。 1958 年 1 月 28 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并入景 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成立江西陶瓷学校。6 月,该校 117 名学生和 13 名教师由南昌迁至景德镇。 四、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陶瓷是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对外贸易中能换取外汇的大宗商品之一。当时景德镇陶瓷的科学技术基础相当薄弱,传统技艺亟待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发掘,但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确实为陶瓷界培养了不少优秀艺术人才,但高级技艺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奇缺的局面依然严重制约着景德镇陶瓷的发展,中德技术合作依然主要靠的是江西省立陶瓷专科学校留下的几位老专家,从华南工学院等高等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学生凤毛麟角。现实使大家在怀念陶专的同时,想到再办一所陶瓷高等学校势在必行。 1958 年 4 月,市委决定成立筹备小组,由时任景德镇陶瓷技艺学校副校长胡怀陵牵头。在召集市内科技人员咨询论证会上,丁千、施于人、毛龙汲、周时图、赵履安、张志安、谢天赐、晏清、黎浩亭、张志汤、魏荣生、蔡金台等一致认为,有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刚合并过来的江西工业学校矽酸盐专业和景德镇工人技术学校的基础,创办高等学校的条件基本具备。首先有师资。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教师张志汤、余翰青、段茂发、魏荣生、蔡金台、崔祥燕、丁千、施于人、周时图、张志安、毛龙汲、赵履安、梁冠肃完全可以支撑起陶瓷美术系的教学,而来自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的李蒲荫、林云万、吴荫先、吴婉如、周惠兰、曾祥通、杨物华、欧阳添、匡明漪、邹惠珍、唐沛等和来自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的黎浩亭、晏清则可作为工程系的教学骨干。 其次,景德镇陶瓷技艺学校的新址竹林窝与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校址原本就浑然一体,其中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食堂也能初步满足教学用房的需要。 在未来的学校是办专科还是办本科的问题上,大家认为,要办就不是办专科,而是办本科。 未来的学校用什么校名?大家分析,用景德镇比江西更具陶瓷特色、在国内外更具有影响力,校名就叫“景德镇陶瓷学院”。 1958 年 4 月 23 日,胡怀陵携市委申办报告前往南昌,面呈省委主管文教的副书记方志纯。方听了胡的简要汇报后,很感兴趣,立即提交省委讨论。1958 年 6 月 28 日,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通过决定,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由景德镇市人民委员会负责筹办。陶院成立后,原江西陶瓷学校 1955 届毕业生,愿深造者可进入陶院深造,1956、1957 届附设中专部过渡。 市委宣传部下文通知景德镇陶瓷学院:经市委决定,任命赵渊兼任院长,王玉斌任第一副院长,胡怀陵任第二副院长,朱炳煌任党总支副书记。 学校机构设置有院办公室、教务处、艺术系、工程系,中专部、财务科、总务科、治安保卫科、图书馆和院附属工厂。 市委任命江国桢为院办副主任,戴亮侪为教务处长,邵希贤、丁千为副处长, 黄万正为治安保卫科副科长,毛龙汲、张志汤为艺术系副主任,欧阳添(华南工学院毕业)为工程系副主任。1959 年 5 月30 日,经市委批准,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党委,市委副书记张希鲁兼党委书记,副书记为朱炳煌。这一时期,先后任副院长的还有张士华、卢福池、方综、贺福等。 1959 年 9 月 11 日,经全院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党委,由张希鲁、朱炳煌、王玉斌、胡怀陵、卢福池、江国桢、黄万正七人组成,由张希鲁兼书记,朱炳煌任副书记。 陶瓷艺术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掌握陶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身体健康的高级设计创作人才。 陶瓷工程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身体健康的高级陶瓷工艺人才。 陶瓷工程系设工艺制造专业,陶瓷艺术系设陶瓷彩绘专业和陶瓷雕塑专业(1964 年陶瓷雕塑专业撤销,陶瓷艺术系更名为陶瓷美术系,陶瓷彩绘专业更名为陶瓷设计专业)。1958 年 9 月,学校招收本科新生 123 人,中专部招收新生 90 人。学校在校生 435 人、教师 64 人(大学部 18 人,中专部 46 人)。在 64 名教师中,有中国画家 1 人、陶瓷美术家 16 人、陶瓷美术设计师 7 人。学校在编干部职工 65 人(党政干部 35 人,工勤人员 30 人)。 工程系一学年教学时间 33 周,其中考试 4 周、公益劳动 2 周、专业劳动 6 周、思想品德鉴定 1 周、寒暑假 6 周,学制四年。课程设置 20 门,总学时 296 学时。其中公共课(马列基础、外文、体育)675 学时,占总学时 22.8%;基础课(数、理、化)559 学时,占总学时 18.9%;技术基础课(制图学、工程力学、机械零件及原理、电工学、分析化学、水力学原理及风机、热工学、普通硅酸工艺学,矿物学,硅酸盐物理化学) 1164 学时,占总学时 39.4%;专业课(陶瓷机械、陶瓷工艺、窑炉及干燥器)558 学时, 占总学时 18.9%。 陶瓷艺术系,一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同工程系,学制四年。课程设置16 门,总学时4930 学时。公共课(马列基础、外文、体育)784 学时,占 15.90 %;理论课(文艺思想、艺术概论、陶瓷史、陶瓷工艺学、颜料、窑炉)280 学时, 占 5.67 % ;技术基础课(素描、国画,图案、水彩、制图) 1874 学时,占 38.01% ;专业课(绘瓷实习、创作设计)1992 学时,占 40.40%。 大学部设置国家助学金,享受面为学生总数的 80%, 分甲乙丙丁四等。中专部学生享受全额助学金。 1958 年 10 月 20 日,学校隆重召开开学典礼,赵渊院长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批文
赵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