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结奋斗,克服困难 学校刚创办,基建工作跟不上,教学用房、生活用房比较紧张。10月20日开学后,教学生活用房仍未完全到位。只能先组织师生到万寿山垦殖场搬运窑柴,支援景德镇市的瓷业生产,完成五千多担窑柴搬运任务;组织师生修建景浮公路、宁赣铁路,完成4700多立方的土石方;组织师生参加学校的耐火砖生产,完成产值33000元;组织师生轮流下校办农场生产劳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这些义务劳动,提高了师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也筹集了部分建校经费,为校舍基本建设腾出了时间。从1958年8月到1959年初,学校对原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一中左侧校舍进行了全面维修,安置好中专部学生,同时以陶瓷工人技术学校为基础作为学校本部,新建了图书馆、办公室、留学生招持所和工程系教室“凹字楼”,楼房四栋,新建了食堂、宿舍等平房数十间,教学工作得已正常进行。 学校创办不久,就遇上了我国“三年困难”。党委十分重视战胜困难,研究部署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尤其是要尽力办好食堂。当时各种蔬菜、肉食品供应十分紧张,而自由市场价格昂贵,师生生活异常艰苦。学校一方面组织师生员工下校办农场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种水稻、种红薯补充市场主食和副食供应不足。另一方面组织工作组,由副院长王玉斌带队下食堂,食堂炊事人员起早摸黑,任劳任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至1962年下半年国家经济形势才逐步好转,学校食堂被评为景德镇市先进单位,当时“学陶院,赶公和圃”的大幅标语悬挂在景德镇市的街道上。 二、整顿办学层次,集中力量办好本科 学校在1958年创办时,除全国统一招生的本科生外,还有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留办的初中毕业三年制中专班。 1959年4月,景德镇建筑工程学院又并入学校成为一个专业系,建筑系仅招58级一届,按原计划培养至毕业。多头办学,给原本办学条件就严重不足的陶瓷学院曾添了诸多困难。随着陶瓷业的不断发展,宜兴、景德镇、醴陵等地也陆续办起了陶瓷中专或技校。于是,党委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先从整顿办学层次入手,集中力量办好本科教育。在1962年结束了建工系后,1960年又停招中专班,中专学生培养到1963年毕业为止。对中专班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转校调离和精简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此次办学层次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充分发挥基地办学的优势,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在整顿办学层次后,学校充分发挥基地办学的优势,着重抓好实践环节的教学。在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陶瓷研究所、陶瓷馆、建国瓷厂、艺术瓷厂、为民瓷厂、瓷土厂、瓷用化工厂,使他们直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陶瓷生产过程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在上专业课时增加现场上课的比重,除重要的理论课外,一般工艺性质的课程均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陶瓷生产的认识和动手能力。陶瓷艺术系则将彩绘中的古彩、粉彩、青花、新彩、贴花、印花、刷花等各种装饰技法、技巧和雕塑中的雕、堆、镂、镶等技法作为实践课排入课程。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有张志汤、段茂发、余翰青、魏荣生、蔡金台、聂杏生、崔祥燕、徐成,此外,还有校外的王步、曾龙升、黄海云、龚跃亭等十余名名艺人。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陶瓷艺术的创作技巧,深受学生的欢迎。 1961年学校教师第一次评定职称,经省教育厅批准,胡献雅评为副教授,欧阳添、李蒲荫、吴玉昌、王景圣、梁冠肃、毛龙汲、丁千、周时图、赵履安评为讲师。为了调动知名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借鉴中国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评定职称的做法,张志汤、魏荣生评为了副教授、聂杏生评为讲师。这种做法曾得到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张汀先生、邓白先生的赞扬。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各系对毕业实习、设计、答辩等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安排,学校也尽可能给予人力、财力的支持。陶瓷工程系每个学生要求自始至终参加一次倒焰窑的烧炼操作。学生烧窑,窑青急剧下降,经济损失难于避免,但工厂采取了各种措施,如烧低压电瓷等,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确保这一实践环节的教学正常进行。学生参加这样的实践锻炼,真刀真枪,印象深刻,收获很大。毕业实习时,陶瓷工程系的学生到各产瓷区调研,陶瓷美术系的学生到大城市参观姊妹艺术,到我国的一些艺术名地去观察体验。由于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交出了优良的答卷。 四、狠抓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962年学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从工科或美术院校毕业分配到学校,不熟悉陶瓷也不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即使是留校任教的一些学习尖子,在理论上尚有提高的必要,教育教学方法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一时期,华南工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分别接受代培工程、美术方面的专业教师。党委也十分重视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陶瓷艺术系采取类似导师制的方法请有专长的陶瓷艺人指导青年教师;在工程系也实行了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措施。全院教师都认真制订个人进修提高规划,进修计划一经审批就必须执行,院、系还要进行定期检查、考核。为了进一步抓好陶瓷艺术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院党委副书记朱炳煌提议,丁千主持,知名艺人口述,青年教师记录整理,编写《陶瓷彩绘》一书,该书于1961年出版。该书是集景德镇陶瓷彩绘之大成的第一本专著,出版后不仅成为陶瓷美术系的专业教材,亦成为全国同类专业必备用书。在该书成书过程中施于人做了大量工作。 为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主管教学的胡怀陵副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并制订完善了公开教学、观摩教学、讲评、听课等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每年都有听课任务。据1963年的检查资料显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完成了听课任务的百分之七十(规定每周听课两次);各系负责人完成了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基本上完成了听课任务。在当时互相听课己形成了一种风气,这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大有益处。1963年对四十五名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明:好的5名;中等的22名;差的18名。而1964年的调查显示在这四十五人中,好的占17名,中等的占24名;差的仅4名。 当时我国统编教材,大多沿袭苏联的模式,其特点是概而全,多而杂,学生负担过重。在教学改革中,陶瓷工程系始终抓住“少”而“精”和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两项内容,删繁就简,力求做出实效。而陶瓷艺术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和内容上虽然有统一的要求,但其教学形式是以个别辅导为主,因人而异,五花八门,比较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许多好的做法,学校与陶瓷艺术系一起归纳出八个方面,称为陶瓷艺术系“八个教学环节”,以作为对该系教师教学的统一要求。这八个环节是:(1)教学要求(包括教书和教人);(2)示范作品;(3)观摩交流(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举行观摩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4)作品欣赏(欣赏名作,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5)教师汇看(作业进行中,教研室全体教师到课堂会看作业情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6)文字总结(阶段学习结束,师生分别写出教和学的书面总结);(7)评分标准(美术作品评分标准弹性较大,任课教师评分时,要与教研室相同课程的教师互通信息,制订统一的评分标准);(8)成绩汇报(课程结束,布置汇报展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八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 五、努力提高实验开出率 学校开始是由景德镇市领导,经费由江西省轻工厅划拨,基本建设投资甚微,当时的教学设备简陋、贫乏。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委首先加强了财务管理,节约行政开支,严格控制出差费和办公费用,挤出经费,添购部分图书和设备;其次是鼓励教职工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如晶体模型、含水率测定仪等,有的电器临时改装,做到一物多用。再次是抓紧全省清仓查库的时机,联系调拨积压物资,当时调进20多万元的一般设备。到1966年,化学课除物理化学外,规定的实验都能开出,物理、机电实验可开出百分之八十,学校实验教学的矛盾基本解决,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六、贯彻落实《政治思想工作大纲》(草案),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学校调整办学层次后,努力贯彻落实1961年制定的《政治思想工作大纲》(草案),在师生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师生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这一基础上,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 在学生工作中,学校实行了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并要求系党支部书记必须兼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加强实习和毕业分配的领导,当时有人认为大学生实行辅导员制,班主任制是中学的管理方法,党委坚持认为教师兼任班主任可以把“教”与“导”结合起来,有利于“红”与“专”的结合,教师在改造学生世界观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 教师都以当班主任为荣,甚至有的名艺人也争当班主任。他们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非常关心,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师生关系融洽,保证了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在全校树立良好劳动风气,除己形成的星期六下午打扫卫生的惯例外,分批组织干部、教师到附属工厂参加生产劳动,在原料、成型、烧炼车间,从事一些低档产品的生产。后来,这一做法被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每学期排15个星期六下午,让干部、教师到附属工厂参加劳动。这不仅使干部、教师得到锻炼,也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当时全社会“学雷锋、学焦裕禄、学王铁人,学大庆、学解放军”活动蔚然成风。这批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感人事迹,成为师生员工前进的强大动力。通过学习,缩小了消极面,扩大了积极面,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要求入党、入团的人日益增多,学校形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七、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办好留学生教育 1958年9月越南留学生团20人(含翻译2人),其中技术员3人,学校把他们编入研究生班,其他15人为普通班,分别为学雕塑的3人,釉上彩绘8人,青花4人,团长黄明高。时间一年半,至1961年3月。 一、研究生班 学习内容:器型设计、画面设计、雕塑创作 目的要求:通过一年半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族风格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掌握陶瓷的器型设计,画面创作。能熟练地进行釉上、釉下的绘制。能掌握堆雕、竖雕、圆雕等技术、技巧和瓷土性能。 课程:专业课为器型设计,彩绘制作、雕塑及雕塑彩绘 方法: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 二、普通班 学习内容: 釉上彩:彩绘花鸟、山水、人物、图案 釉下彩:青花、窑彩 雕塑:雕塑复制、雕塑加彩 目的要求: 通过一年半学习,使学生较熟地掌握陶瓷绘画,填色,雕塑制作与加彩等技术和简单的创作。 课程:素描、水彩、中国画、雕塑,根据专业分别进行。 时间分配:前一半时间分别学基础课,后一半时间实习,最后一个月全体学生学刷花。 任课教师:余翰青、张志汤、魏荣生、黄云富、聂杏生、蔡金台、张友生、丁千、宁璘、赵履安、胡献雅、毛龙汲。 1960年10月——1961年11月越南实习生张德荣,来校实习,学校同样为他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越南留学生,在校期间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学校指定一位院领导主管,专人负责与市有关部门联系,保证他们主食和副食品供应。每逢越南民族节日与他们一道举办各种活动,每逢假日,请他们到市宾馆参加舞会等娱乐活动。赵渊多次亲来看望、指示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 越南留学生团住新厂校区青莲池左侧二层楼房,习称越南楼,楼上住宿,楼下四个教室供他们上课,学校保卫科人员24小时在楼梯间值班。他们安全、愉快、顺利地完成了一年半的学习任务,1961年3月由人保科副科长曾元生,轻工厅一位干部陪送至睦南关(现称友谊关)出境回国。回国后留学生全部进入越河内瓷厂,黄明高任该厂厂长。 1958年至1963年还有罗马利亚和波兰三名实习生来院实习。
劳动建校
越南留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