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景德镇陶瓷大学 110 年华诞,学校早在 2015 年便成立了百年校史编纂委员会,设校史研究室,归属档案馆,着手编纂校史,包括校史文集、校史人物、“陶瓷黄埔”等。 由于年代久远又屡遭战乱,史料或散失殆尽或残缺不全。校史研究室的同志去鄱阳,走上饶,下萍乡、南昌,赴南京、北京,从景德镇市及上述各地档案部门、学校旧址找回了所存史料数十卷,并买回了一些珍贵文物,为校史编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为庆祝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教育 30 年、40 年、50 年,曾于 1988 年,由胡怀陵主编、徐文执笔编写出《景德镇陶瓷学院简史》,此书与 1998 年、2008 年由吴本荣主编的两本《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史》中对 1910 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与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否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存在不同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发现的史料越来越多,人们的认识也渐趋一致。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 起编时间不再是 1958 年,而是 1910 年。这是对校史认知的重大突破,对学校历史与学校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1910 年,赣鄱大地上诞生的中国陶业学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陶业实业学校之一。1947 年成立的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陶瓷大专,1958 年成立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学院,2016 年以陶瓷命名的多学科性具有本、硕、博完整的陶瓷高等教育体系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的陶瓷大学,它延续 100 多年,创造了三个全国唯一、一个全国第一,这是历史赋予陶大人无与伦比的荣耀,也是历史赋予陶大人无比重大的历史责任。 校史是学校历史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和各方面成就的浓缩。从中职、大专、本科到更名大学,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100 多年历经坎坷,学校却始终血脉相连、薪火相传,始终风雨同舟、矢志不渝。为改良陶业,以煤窑取代柴窑,学校推广机械制瓷;为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弘扬中华陶瓷文化,学校建成完整的陶瓷高等教育体系,可以看出学校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而不懈努力着。 校史是学校传统精神和风格特色的集中表现。学校秉持“诚朴恕毅”的校训,对口陶瓷设置学科专业、设置“科艺结合”“艺工管兼顾”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支融教学、科研(创作)、生产三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凝练出“改良陶业”的使命精神、“革新除旧”的创新精神、“事业不成誓不休”的奋斗精神和“风雨济同舟”的团队精神。学校立足江西,植根行业,服务地方, 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而闯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人才培养特色为标志、以学科建设特色为核心的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校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记录了名师风采,知名校友事迹, 校风、学风的形成过程,传播着正能量,对一代又一代学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百余年来,学校培养出七万多位毕业生,他们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引领着中国陶瓷技术、艺术、管理的发展,推动着中国陶瓷从“制造”向“智造”转变、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转变 , 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学校被业界誉为“陶瓷黄埔”。 阅读校史,我们浮想联翩。在未来的岁月里,唯有脚踏实地、干实事、出实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景德镇陶瓷大学建设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来者。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 2019 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