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官方微信
  • 首页
  • 学校沿革
  • 学校标识
  • 发展历程
  • 校史杂忆
  • 视频陶大
  • 历史剪影
  • 陶大校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大校史 > 正文
搜索
第二节 以教学为中心 逐步实现学校工作重点转移

一、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实施重点转移

1978年下半年,学校领导体制从以江西省领导为主,转变为以国家轻工业部领导为主。1979年4月29日,中共江西省委任命楚予民为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史宇谦、王文选为党委常委、副院长。楚予民等职务的任命标志着学校筹备领导小组工作的结束。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摧残,复校时的学校百废待兴,党委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组建队伍,落实政策和基础设施维修和建设,注意力无法集中到教学科研上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9年2月6日,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员工大会,楚予民在会上作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的报告,标志着学校工作重点转移的开始。

(一)、解放思想,明确转移的重大意义。实施重点转移关键是各级领导要解放思想,明确转移的目的和意义。党委组织处以上干部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和学校办学的经验教训,为转移奠定思想基础。

(二)、院领导深入系班,领导转移。党委成员和院领导参加系班教学活动,如楚予民蹲点机械系,王文选联系工程系,胡怀陵去美术系。

(三)、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业务,推动转移。组织院领导和系处负责人及其他党政干部学习《陶瓷工艺学》、《陶瓷工业窑炉》等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努力做到按教育教学规律办陶院。

(四)、充实教务处力量,适应转移。为教务处增加一位负责人,正式设置教务学生科、教学科、教材仪器设备科,并相应配备了工作人员。


二、全面、准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1979年3月至4月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在学校也有反映。针对这一情况,党委强调在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的同时,要全面准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不是以智育为中心,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并树立起以机械系学生王文清为代表的“三好”学生典型和陆文遂为代表的既教书又育人“双肩挑”的教师典型。

体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活动中要紧密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做到教学与比赛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思想意志品质教育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经过努力,全院有159人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占全体学生的21.3% 。


三、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1979年学校已有四个年级、18个班,在校生650多人,生师比为7.2:1(全国1973年平均为4.1:1)高出1973年全国平均水平3.1。因此,当时学校教学的首要问题仍是教师数量不足。学校采取以下措施:一,发挥老教师的骨干作用,请他们多上课,走上领导岗位的老教师则双肩挑;二,借兵打仗,请“713”厂、印刷机械厂、602所等市内单位和浙江美术学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来校兼课。

学校按教学计划开出所有课程,还增加了对76级学生的补课,如机械系增加了“公差配合”、“液压”、“热处理”,工程系增加了化学内容的课程,美术系增加了陶瓷工艺和史论课,因而完善了76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其他年级大多数学生对教学也比较满意。


四、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大纲

198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直属高等工业学校修改本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校对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美术与雕塑四个专业,四年制的教学计划、大纲、重新进行修订。

例如美术系,在修订前先研究了中央美院雕塑系、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广州美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四川美院工艺系陶瓷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还研究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学计划;立足陶瓷,立足于继承和发展学校几十年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在邓小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的指引下,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增添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素描课,除课堂作业外,同时采取了“大运动量”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画70张速写,以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强调外出写生,安排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瑶里、庐山、南昌、婺源、上海动物园写生,培养学生对静物、人物、动物的感情与感悟。二、专业基础课引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爱国主义情操,从过去到大城市或人文景点考察,改变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大四上学期7周外出考察(即所谓西北行)。四、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创作、毕业制作,推向全国各大产瓷区,采取系里指导教师与聘请当地兼职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点多、分散,指导老师不足的问题。五、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创作)结合,依据毕业设计(创作)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防止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毕业创作“两张皮”的现象出现。六、毕业答辩采取由校外专家与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的方式,充分听取校外专家的评议意见和建议。

1980年全国素描教学工作会在浙江美院召开,陶院学生的素描习作在习作展览会上技惊四座,77级雕塑班学生蒋志强的素描习作收入会议出版的文集。78级设计班学生谢跃毕业分配(计划分配)到湖北艺术学院。该院院长招呼人事处工作人员,谢跃来报到时,我要面试。谢跃找到了院长,拿出随身所带的速写本呈送院长,院长看后,请他去报到。若干年后,谢跃晋升教授,还担任了系主任。


五、完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两年多来,学校制定了《关于教师工作量制度的暂行规定》、《关于贯彻“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试行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教师岗位责任制的意见》、《关于教师外出兼课(讲学)及外单位人员来院进修、旁听,所得酬金的分配试行办法》、《关于教学仪器设备订购工作的意见》、《关于教学仪器设备三级管理办法》等,用规章制度规范来维护重点转移。


六、抓好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建设,适应重点转移

1976年复校时,学校只有一个由原瓷校留下来的图书资料室,工作人员仅有2人,藏书不到2万册,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加强其建设,尽快适应学校工作重点转移的步伐,学校成立了图书馆,并在陶瓷工程系、陶瓷机械系和陶瓷美术系以及马列教研室分别建立图书资料室,使图书资料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轻工业部还一次性拨给10万元专项经费为图书馆添购新书。1986年,学校在50年代修建的老图书馆基础上,扩建了500平方米的辅助新馆舍,并利用了原馆舍走廊空间开辟了近百平方米。截止1986年底,图书馆藏书已达20万册。从1979年开始,图书馆陆续设置了编目组、教师阅览室、科技专业阅览室、美术书籍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外文阅览室、过期期刊阅览室等,对进馆师生进行实行分室阅览服务,实行开架阅览,有力的配合了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

为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初步建立了电化教室、语音室和部分教学用的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为80%以上。陶瓷工程、陶瓷机械专业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教学,一幢作为实验室用的五层大楼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建起一个有整套陶瓷工艺生产设备的实验工厂,为学生实习、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障顺利“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但由于长期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心有余悸从消极的方面接受“文革”的教训,对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心存疑虑,采取观望态度,担心“文革”悲剧的重演,只管教书,回避政治活动。部分学生缺乏革命理想,出现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现象,对政治理论课无兴趣,甚至提出不要政治理论课的错误倾向。为扭转师生中出现的思想疑虑和不良倾向,保障重点转移顺利进行,党委连续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讨论会,学习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和文件,对全院师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景德镇陶瓷学院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定一名党委委员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确定了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师生思想状况分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做到教书育人,并挑选了十余名政治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

针对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厌倦的情况,学校在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的同时,由院、系领导开设《党、团思想建设》课,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为“四化”学习的思想,激励他们要具有献身于陶瓷事业的精神。1981年上半年,学校开始设置《思想形势教育课》,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自编教学大纲,自编讲稿,各级领导兼课,楚予民带头上课,在全省高校中独着先鞭。《江西日报》、省教育厅主办的《教育通讯》曾为此作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受到了部、省有关会议的表彰。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1981年3月,学校正式成立思想政治教研室,直属党委领导,配备专职干部、教师3人,兼职教师33人。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的形成与巩固,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深受学生欢迎。

1984年,党委成立学生工作部(下辖思想政治教研室),统管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从二、三年级选拔了7名优秀学生到华东师大攻读思想政治专业,2名青年干部攻读双学士学位。各系也相应设有一名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各年级均配齐了专职辅导员,各班配备兼职班主任,形成了一个渠道通畅的政工体系。党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陶瓷学院政治辅导员条例》、《关于学风建设的暂行规定》等22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健全完善了一整套制度,并确立了我院校风为“勤奋、求实、进取”。

此外,学校在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中,着重抓“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班级”的建设,使之制度化。学生会配合团委、学生工作部认真抓好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成立了学生文工团和陶瓷研究会,开展了“振兴中华”、“党在我心中”等读书竞赛,观看了《朱伯儒》、《华山抢险英雄集体》、《李燕杰报告》等专题电视录像。各团总支每月都举办多种类型的讲座、报告会以及各种文体活动。按照团省委的指示精神,学校认真组织好暑期建设营,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支援老区建设,为乐平县南港乡瓷厂解决了陶瓷工艺上的问题,为黎川一家工厂设计出16寸高档饭店所用台灯等5个新产品和包装箱。每逢节假日,学校派出学生咨询小组走上街头,开展“为您服务”的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出嘉奖令,通令嘉奖陶瓷机械系。1985年底,在全省学生工作评比中,陶瓷机械系八三级(2)班被评为全省先进班集体。



景德镇陶瓷大学网上校史馆 ©版权所有 2016-2020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陶瓷大学档案馆
电话:0798-8499853  传真:0798-8491837
E-mail:ty_dag@126.com